您好,欢迎访问2024第十六届世界太阳能光伏暨储能产业博览会网站!


展示产品

联系我们

电 话:18518080956
邮 箱:1721438885@qq.com
地 点:广州广交会展馆B区 在线咨询

中国机电商会《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发展白皮书》 重磅发布

中国机电商会《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发展白皮书》 重磅发布

发布日期:2023-03-30 浏览次数:340

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打开了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局面,具备了“中国光伏·服务全球”的能力和水平。机电商会编制此书,全文共计十万余字,旨在通过总结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发展历程,分析对外贸易发展、对外投资合作新形势,提出对外发展合理化建议,更好地助力中国光伏企业对外开展高质量、可持续合作,也为世界各国低碳绿色发展、能源转型提供咨询和服务,谱写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序 言】

【目 录】

【内容摘要】

1、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运行简况

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需求高涨,各国对于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光伏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欧洲、印度、巴西等海外市场需求旺盛。2022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环节产品产量均实现同比55%以上增长;出口方面,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品合计出口额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72.9%;组件出口量约154.5GW,同比增长53.8%。十年来,我国光伏组件累计出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组件累计出口量超过575GW。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99.7GW,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约87.4GW,同比增长59.3%;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0GW,同比增长7.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2.6GW,同比增长28.1%,成为火电、水电后的第三大电源。

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累计光伏产品供给来看,中国光伏行业进入太瓦新时代。

2、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一)我国多晶硅进口呈现“价增量减”态势

2022年,我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为81.1万吨,同比增长65.5%;进口多晶硅金额2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5%;进口多晶硅数量8.7万吨,同比下降23.7%。

2022年,我国多晶硅主要进口来源地分别为德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中国台湾、韩国、挪威和意大利,其中德国和马来西亚合计进口数量占据87%。德国是我国最大的多晶硅进口来源地,进口金额15.5亿美元,占比60%,同比增长58.7%;进口数量4.8万吨,同比下降6.3%。

(二)我国硅片对越、马、泰出口大幅增长

2022年,我国光伏硅片产量约357GW,同比增长57.5%。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光伏硅片出口50.5亿美元,同比增长49.8%。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是我国硅片重要的海外出口地,同比增长95.6%,占海外市场份额70.9%。主要原因是2022年3月,美国商务部对来自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四国的太阳能产品发起“反规避关税”的调查,这使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的进口几乎遭遇冻结,导致多家美国能源公司的太阳能项目进度延误,间接刺激美国下游进口商突击囤货,继而拉动我国上游硅片产品向上述四国出口激增。2022年6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对进口自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四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关产品给予24个月的关税豁免,以此推动美国国内太阳能行业的发展。此措施将进一步拉动东南亚光伏产品对美出口大幅增长。

(三)我国电池片对土耳其出口翻倍增长

2022年,我国光伏电池片产量约318GW,同比增长60.7%,出口额37.4亿美元,前五大出口市场分别为土耳其、印度、柬埔寨、泰国、韩国,合计占出口市场75%的份额。

其中,对土耳其的出口额为8.9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24%,列第一位。对土耳其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受欧洲光伏需求的拉动和本土分布式光伏项目利好政策的带动,土耳其本土组件需求旺盛。据土耳其当地媒体报道,土耳其从2022年开始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中的占比份额,预计2022年的最高产能增长将出现在太阳能生产领域,约为1GW,进而拉动我国电池片出口增长。

(四)光伏组件海外市场受全球能源转型的影响需求持续旺盛

2022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288.7GW,同比增长58.8%;出口量约154.5GW,同比增长53.8%;出口额412.4亿美元,同比增长达65.3%。12月当月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额26亿美元,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6.4%;出口量约10.7GW,同比增长13.5%,环比下降1.7%。

荷兰、巴西、西班牙是2022年我国组件出口前三大市场,其中,对荷兰出口光伏组件金额为112.8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27%,居第一位。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危机,引发欧洲对光伏发电需求的暴增,我对欧洲出口额225.1亿美元,占整体出口市场的54.6%,出口量为84GW,年初有机构预测欧洲全年装机量在48.2GW,但实际装机量已超预期。

我国对巴西出口光伏组件金额达47.8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12%,居第二位。巴西为美洲地区的主要进口国,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受到14.300法案影响,巴西将在2023年开始对小型分布式项目征收电网使用费,由于巴西当地的分布式项目占整体安装量超过65%,此法案显著影响市场并形成大规模抢装潮,使得巴西成为2022年中国组件出口的最主要国家之一,占中国组件总出口额的12%,仅次于作为欧洲市场转运港口的荷兰。

我国对印度出口光伏组件金额达24.2亿美元,占出口份额的6%,居第四位。印度受四月开始课征BCD关税政策的影响有较大波动,一季度进口需求暴增,4月1日关税生效后,我对印光伏出口骤降冰点,2023-2025年印度光伏装机目标的实现存疑。

(五)我国逆变器出口稳定增长

2022年,我国逆变器出口额超89.7亿美元,同比增长75.2%。伴随光伏项目需求拉动,逆变器出口增长明显,创历年新高。荷兰始终保持中国逆变器第一大出口市场,我国对荷兰的出口额约为26.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4%,占市场份额的29.4%;对巴西的出口额约为8亿美元,同比增长45.5%,占市场份额的8.9%,居第二位;对德国的出口额约为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7%,占市场份额的6.9%,位列第三。

3、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光伏供应链价格大起大落

2022年,硅料迎来涨价潮,截至2022年11月23日,硅料均价从年初230元/kg上涨至303元/kg,涨幅达31.7%。进入三季度,硅料负库存状态持续,价格维持高位,硅料市场受延续检修、限电等影响,供应紧缺程度未见缓解。由于硅料价格没有下调趋势,硅片相应涨价,向下传导,组件价格也维持在高位,进而引发全产业链整体涨价。

2022年11月30日,硅料价格出现拐点,随着产出的进一步增多,硅料价格进入下降通道。硅片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小幅走跌。继上游产业链价格持续松动后,电池片价格也受波及,大尺寸电池片供应紧缺情况出现好转,成本下降及需求减弱,电池片价格接力“退烧”。组件需求较前期转弱,供应呈现连续增加,订单价格开始回落。截至2023年一季度,硅料价格持续下跌,供应出现明显过剩,全年产业链价格全线下降趋势明显。

(二)光伏贸易摩擦再次升级改版,对企业的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外贸形势愈加严峻复杂,除反倾销、反规避、提高基本关税等传统形式的贸易摩擦、壁垒、限制之外,“人权”“低碳认证”“能效标签”“可持续发展”等都在成为新形式的贸易壁垒,对企业的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美国:2022年2月,美国政府发布对进口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继续实施为期4年的保障措施。2022年3月,美国Auxin公司再次提交申诉,随后美国商务部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发起反规避立案调查。2022年6月6日,美国总统签署了第10414号令,为了满足光伏市场供应,宣布紧急状态,并授权2年内(或紧急状态结束前)豁免进口自东南亚四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由于反规避调查而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2022年6月21日,《涉疆法案》中“可反驳的推定”正式生效。2022年12月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初裁,初步认定4家强制企业没有规避,4家强制应诉企业存在规避,但对所有四个国家都作出了全国范围(country-wide)的肯定性规避认定,即从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或越南进口的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如果使用中国生产的原料或部件,则规避了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征税令。

印度:自2022年4月1日起,印度政府对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基础关税由0%大幅提升至40%,对太阳能电池片的基础关税由0%提升至为25%,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并扩大该国的光伏制造基地。2022年6月15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通报,接受印度商工部于2022年3月29日作出的反倾销终裁结果,决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除透明背板之外的太阳能涂氟背板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

欧洲:2022年2月23日,欧委会发布《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草案》,预计于2023年通过,2025年生效。2022年3月,欧洲公布《2022-2024年生态设计和能源标签工作计划》,该计划将完成针对光伏组件、逆变器和系统的生态设计和能效标签措施,包括可能的碳足迹要求。2022年11月,欧洲议会发布《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最早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执行。这使得ESG规范从企业此前自愿遵守的“软法”转变为有约束力和可执行的“硬法”,在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2022年12月,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双方就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达成临时协议,拟根据进口商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对商品征收碳关税。该机制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启动过渡期试运行。

此外,韩国、法国均提出进口光伏产品需有低碳认证。瑞典、意大利要求环境产品声明(EPD),EPD比碳足迹认证的要求更高,可简单理解为EPD包含碳足迹要求,碳足迹是最基本的量化环境指标。

(三)“人权”为借口的贸易壁垒

2021年开始,美国假借所谓“强迫劳动”问题,将矛头指向中国新疆光伏生产企业。于2021年12月23日签署生效《UFLPA法案》,该法随即生效。2022年6月21日,《涉疆法案》中“可反驳的推定”正式生效,要求2022年6月21日后进口报关的货物须提供硅矿石相关的产地、采购和运输追溯信息。2022年8月,有媒体称自美国涉疆法案颁布以来,美国海关已经扣留了多达3GW的太阳能组件。国内重点光伏制造企业均受波及。出口货物滞留美国港口的情况不断加剧,仓储费用成本大幅上涨,造成中美上下游、供需双方企业均受损严重。

美国的施压政策延伸至欧洲等盟友国家,当地时间2022年9月1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草案。本条例生效后,中国产品(尤其是此前被美国认为存在强迫劳动的光伏、纺织、番茄等产品)对欧盟的直接或间接出口可能受到限制或影响。除在双边层面围堵外,美西方还在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造势,企图将所谓“强迫劳动”条款纳入光伏电站项目的融资协议,拒绝对含新疆产品的光伏项目进行投融资,削弱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应用市场的竞争力。

(四)海外竞争加剧

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双重作用下,我国光伏产业加速发展,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全球光伏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我国光伏产业在变大变强的同时,带来国内及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而且伴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海外竞争进一步加剧。有反映称,境外投资商利用部分国内企业对东道国市场风险评估与认知力不足,时常选择2-3家中国企业配合其进行投标,通过中国企业间的海外竞争关系进行多轮次议价与风险转嫁,导致中国企业收益降低且承担较高风险。

(五)国内投资过热

光伏行业火爆,吸引众多产业资本跨界投资,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部分环节存在产能阶段性供大于求的风险。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2022年底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有效产能都已达到500GW以上,对应2023年不超过400GW的需求已是相当宽裕。2022年底,仅前六家组件企业的产能就达到327GW。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宣布扩产的硅片、电池片、组件规划产能均超过500GW,多晶硅扩产产能超过500万吨,可满足下游1500GW的需求。这些数据是部分扩产信息,同时投资热仍在持续。在现有产能基础上,这些计划产能中只要50%落地,就可满足“2050年净零排放模型下”全球光伏装机需求,而且绰绰有余;这些计划产能是各国本土光伏制造业规划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这种情况引发贸易摩擦的可能性非常高。目前,我国组件出口占比在50-60%左右,在当前产业规模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也将会较大。

4、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贸易研判

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增长势头依然强劲,虽然印度由于加征基础关税,预计对印度出口将同比下降,但欧洲受能源危机及电价上涨等影响,对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仍有较高需求。因此,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仍将保持增量。但由于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基数较大、印度市场抢出口效应消退,且先前的库存也可能持续造成影响,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增速将明显回落,预计维持在5-8%左右。

5、促进我国光伏行业出口贸易的建议

未来十年,全球光伏应用市场仍将保持较高需求,我国光伏产业在稳固规模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比例、高价值全球供应。为确保我国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出口贸易仍保持较高市场份额,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标准、专利、检测、认证等配套服务体系

建议加强光伏行业管理与服务,支持行业自律协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立健全规范化、专业化、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的光伏境外竞争协调机制与境外市场管理机制;建议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国兼并重组和对外投资合作,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大企业。

(二)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建议加强产业技术基础研究,加快部分零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大企业支撑引领作用,支持中小企业研发“专精特新”产品,把光伏产业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议引导光伏企业提高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提前做好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加强专利技术储备,通过专利申请、转让等建立自身强大的专利组合。

(三)建立光伏产品绿色低碳认证标准体系。

建议推动国内国际绿色低碳贸易规则、机制对接;建议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鼓励引导外贸企业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转型,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

(四)加大力度建立高水平ESG体系。

建议鼓励企业设置ESG管理委员会,发挥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ESG管理职能,把ESG事项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ESG管理的内部机构和相关人员职责,制定公司长远ESG管理方针,真正把ESG治理融入企业战略中。



18518080956